数控装备专题>>资讯>>资讯>>内容阅读
人工智能课落地杭州在校园厚植科创沃土

浙江省杭州市丹枫实验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留芳晴教了12年书,手中的教材更新了4次。她正等待着“新课标”发布之后最新一版教材。

据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信息技术这一课程名已更改为“信息科技”,并成为中小学生必修的国家课程,在七至九年级的课程目标中,“人工智能”被反复提及。

3年前,浙江省就已将“人工智能”写进了信息技术课六年级的教材,而学生从五年级就要开始接触编程以及设计算法与程序,大数据、物联网也已出现在教材的目录上,一些学校开设人工智能课程。

上世纪90年代,留芳晴读小学时,学习开关电脑就是一节信息技术课的重要内容。现在,在面对她称之为“数字原住民”的学生时,课堂早已发生变化。

肥沃的科创土壤

校园音响不行,就试试能不能用“定向声”技术解决;放学时家长和学生等待时间太长,就看看能否用“红外线测温扫脸仪”结合“学校上下学现状调查”“学生放学途径与家校距离调查”,制作出一个多屏监控扫描系统;下雨天走楼梯太滑,那就研究楼梯的材质、坡度、不同材料的摩擦力,看是否能设计一款智能楼梯……这些都是留芳晴和同事把一个个知识点放进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的尝试。

坐落于杭州市滨江高新区的丹枫实验小学,周围聚集了杭州市一半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利用这一优势,学校构建了“家校社企,共建共育”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这些项目从类似“需要改进的教室”等情景出发,引导学生通过书本和信息检索找到可行的技术,再邀请各专业领域的科技人才到校园,带着学生找到真正可行的研究方向。

关于人工智能教育特色课堂,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的王佳斌利用11台Pepper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20 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共建合作:中国协同创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