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装备专题>>资讯>>政策>>内容阅读
2021年我国特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发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中国报告网提示:智能装备是通过机械系统、运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传感器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多系统的集成和深度融合,形成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涉及领域包括智能控制系统、智能化成套生产线、智能仪器仪表、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等。其中,机器人作为最先进的智能化设备之一,是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核心,也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和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智能装备是通过机械系统、运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传感器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多系统的集成和深度融合,形成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涉及领域包括智能控制系统、智能化成套生产线、智能仪器仪表、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等。其中,机器人作为最先进的智能化设备之一,是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核心,也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和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1.我国特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发行业主要监管机构

我国特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发行业主管部门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行业自律组织主要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要职责如下:

主管部门名称

机构主要职能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拟定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起草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关的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等诸多方面。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要负责研究新兴工业化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指导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拟定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提高行业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指导相关行业

加强安全生产、质量管理等工作。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研究拟定国防科技工业和军转民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制定国防科技工业及行业管理规章;组织国防科技工业的结构、布局、能力调整、企业集团发展和企业改革工作;研究制定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规划、结构布局、总体目标;组织编制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军转民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组织管理国防科技工业质量、安全、计量、标准、统计、档案、重大科研及其推广;拟定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工业的产业和技术政策、发展规划,实施行业管理;指导军工电子的行业管理;负责军工企事业单位的军品出口管理。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政法规和有关法律,制定并执行行规行约和各类标准,对本行业产品、服务质量、竞争手段和经营作风进行监督,受政府委托进行企业资格审查,统计分析本行业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我国特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发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推动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相关文件如下:

时间

颁布部门

政策名称

行业相关内容

2021年3月

中共中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

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专栏6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工程中“建设核电站中低放废物处置场,建设乏燃料后处理厂”。

2020年10月

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人民

银行

《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加快高危行业领“机器化换人、自动化减人”行动实施步伐,加快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推广应用及高危企业装备升级换代

2020年6月

国家能源局

《2020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水平,鼓励可再生能源就近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利用率;继续落实好保障核电安全消纳暂行办法,促进核电满发多发。深化技术合作与政策协调,深化高效低成本新能源发电、先进核电、清洁高效燃煤发电等先进技术合作。

2020年6月

国家能源局

《关于加强核电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深入研究推广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核电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统筹建设共享高效的信息管理平台和“智慧工地”,提高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更好保障工程质量。

2020年5月

全国人大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 划 执 行 情 况 与202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

加快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医疗健康、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发展。

2019年4月

发改委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鼓励发展机器人及集成系统:特种服务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个人服务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弧焊机器人、重载 AGV、专用检测与装配机器人集成系统等,以满足以满足我国量大面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2017年2月

国防科工局

《“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

进一步优化产能布局,构建合理核燃料保障供应体系,国家原子能机构积极推进在核电相对集中的沿海地区建设核燃料产业园,打造“一站式”核燃料元件生产供应基地。

2016年12月

工信部、发改委、认监委

《关于促进机器人

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

推动机器人产业理性发展,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创新科技成果转化。

2016年9月

工信部

《智能制造发展规

划(2016-2020)》

明确“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十大重点任务: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构筑工业互联网基础;加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广力度;推动重点领域智能转型;促进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推动区域智能制造协同发展;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达到40家以上,系统集成能力明显提升,基本满足制造业智能转型的需要。

2016年8月

国务院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推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迈上新台阶。构建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全面突破高精度减速器、高性能控制器、精密测量等关键技术与核心零部件,重点发展高精度、高可靠性中高端工业机器人。突破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开展首台套装备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提高质量与可靠性。

2016年8月

国务院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面向2030年,再选择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力争有所突破。在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方面,以智能、高效、协同、绿色、安全发展为总目标,构建网络协同制造平台, 研发智能机器人、高端成套装备、三维(3D)打印等装备,夯实制造基础保障能力;开展下一代机器人技术、智能机器人学习与认知、人机自然交互与协作共融等前沿技术研究,攻克核心部件关键技术,工业机器人实现产业化,服务机器人实现产品化,特种机器人实现批量化应用。

2016年6月

国家能源局

《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划(2016-2030年)》

强调了核工业的重要性,通过科技创新积极推进核能技术模块化、数字化、智能化,将进一步提升核能本质安全、拓展核能应用领域、降低用能成本,为核能产业发展开拓新的机遇。

2016 年 3 月

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 划 ( 2016-2020年)》

到 2020 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满足市场需求。2020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培育3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实现机器人在重点行业的规模化应用,机器人密度达到150以上。

2015年5月

国务院

《中国制造 2025》

明确将高端装备创新工程-核电装备作为五大工程之一。掌握乏燃料后处理关键技术、自动化设备、核与辐射安全和工厂设计等关键技术;支持开展先进核燃料元件和后处理研发试验台等平台建设;开展核电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研制并示范大型乏燃料后处理关键设备及专用工具。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由于该行业部分研发产品涉及国家秘密,故还需符合法律法规如下:

时间

颁布部门

法律法规名称

行业相关内容

2010年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机关、单位应当实行保密工作责任制,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完善保密防护措施,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加强保密检查。

2009年

国家保密局、国防科工局、总装备部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管理办法》

对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企事业单位,实行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制度。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应当取得相应保密资格。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CT)

更多深度内容,请查阅观研报告网:
2021年中国特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发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定位研究》 《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制造行业分析报告-行业现状调查与市场商机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20 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共建合作:中国协同创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