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网提示:智能切割设备行业的监管体制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结合行业自律组织的协作规范,其中政府相关部门注重行业宏观管理,行业协会侧重于行业内部自律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主要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科学技术部等部门。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发布时间 |
发布单位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2010年10月 |
国务院 |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
要求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要求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
2012年5月 |
国家工信部 |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规划》 |
提出到2015年,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智能制造装备满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需求;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伺服和执行部件为代表的智能装置实现突破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大成套装备及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大幅度提升;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的专业化企业,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集聚区。 |
2012年7月 |
国务院 |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
提出到2020年,力争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增加值占国内总值比重达到15%,部分产业和关键技术跻身国际先进水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
2013年12月 |
国家工信部 |
《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
提出开展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等核心技术研究,攻克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末端执行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技术并形成生产力。 |
2016年3月 |
国家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财政部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
提出了产业发展五年总体目标: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满足市场需求。并从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集成应用取得显著成效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 |
2016年3月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
《机械工业“十三五”发展纲要与专项规划》 |
1、提出了十大重点任务,其中“(四)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与基础装备”作为第三大重点任务,明确将“高性能运动控制”列为“核心功能部件”的重点研究方向,并将“高性能数控系统”作为“核心功能部件”。2、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机械工业要重点发展先进高效农业机械、食品加工和包装机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服务机器人、高性能医疗设备、先进环保装备,以及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轻工纺织、制药、消费类电子等专用生产设备。 |
2016年3月 |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 |
《纺织机械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性意见》 |
提出了7大类“科技攻关项目”,其中第7大类为“智能化服装生产线”,其中指出要“研发自动喷墨绘图机、自动铺布机,自动裁床、自动吊挂式流水线,高速自动橡筋机,自动扫描仪等关键设备”,要“研发专用设备数控软件和中控系统”等“关键技术”。 |
2016年9月 |
国家工信部、国家财政部 |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
规划提出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规划提出十大重点任务包括: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构筑工业互联网基础、加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广力度、推动重点领域智能转型、促进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推进区域智能制造协同发展、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队伍等。 |
2016年10月 |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
《轻工装备技术进步“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 |
1、将符合具体指标的服装智能裁剪装备作为“重点装备研发”项目;2、将“智能线性光学扫描皮革识别系统、多头多功能(冲孔、定针、划线等)皮革智能切割系统”列为重点装备 |
2016年11月 |
国务院 |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
提出构建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全面突破高精度减速器、高性能控制器、精密测量等关键技术与核心零部件,重点发展高精度、高可靠性中高端工业机器人。 |
2017年4月 |
国家科技部 |
《“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
提出按照“争高端、促转型、强基础”的总体目标,强化制造核心基础件和智能制造关键基础技术,在增材制造、激光制造、智能机器人、智能成套装备、新型电子制造装备等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与装备产品,形成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以推进智能制造为方向,强化制造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