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装备专题>>资讯>>资讯>>内容阅读
同比增长10%,广东市场主体总量稳居全国第一

  央广网广州8月15日消息(记者郑澍 见习记者夏燕)疫情以来,广东省税务局聚焦各类市场主体,全面落实系列税费优惠政策、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广东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305.86万户,同比增长10%,全省市场主体总量、企业等指标持续稳居全国第一。

  那么,税务部门抓“六稳”促“六保”具体成效如何?近日,记者走访粤东地区多家企业发现,减税降费不仅解决了企业复工复产的难题,也发挥了企业促进就业的作用,更助力了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

  新旧政策并行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去年,我们享受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减免约1亿元,今年上半年,受益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公司减免社保费939.12万元。” 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郑可城表示,受疫情影响,今年第一季度公司销售额下降了约30%,“好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与三环公司类似,疫情的发生使很多企业都遭遇了员工返岗率低、产品订单取消、货物运输受阻等问题。对此,今年以来,广东税务部门在继续巩固去年出台的一系列老政策基础上,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今年新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广东地区(不含深圳)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206亿元,其中,今年出台的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761亿元,去年年中出台政策在今年翘尾新增减税降费445亿元。

  “政府部门的复工复产补贴、电费补助等帮扶政策帮了大忙,特别是税务部门辅导我们享受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减征医保费政策共17.33万元,极大减轻了企业的资金负担。”广东启梦玩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詹卡达表示。

汕头市澄海区税务局德政办公区。(央广网记者 夏燕 摄)

  疫情以来,广东发布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的实施意见,通过“减、免、延、缓”的政策叠加形成力度最大的阶段性社保费优惠。

  “免填单、免申请让企业方便快捷享受税费优惠,及时缓解资金压力,复工复产有了缓冲期。”詹卡达表示。虽然2、3月份出现新接订单不足的情况,但启梦公司从4月份开始逐步恢复订单需求,2020年上半年已实现营业收入6531万元。

  企业的顺利复工复产也为“稳就业”提供了支持。 “我们正在建设新厂区,预计还要再招1000多人。”郑可城告诉记者,三环公司本部也持续面对应届大学生、社会人士等群体开展招聘,今年预计可再提供就业岗位500-1000个。

  打通产业链供应链 服务外贸发展

  作为全国主要港口城市和著名侨乡,汕头对外贸易活跃,稳外贸稳外资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关键支撑力。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粤东地区进出口615.1亿元人民币,其中汕头市进出口325.8亿元,在疫情影响下仍然实现逆势同比增长12.4%。

  外贸形势逐步复苏的背后有着税收政策的推动力量。作为一家外贸企业,汕头超声显示器技术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销售触摸屏及模组、液晶显示器及模块等电子器件,产品出口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税务部门协助我们完成出口退税系统进行升级、收齐出口单证、提交电子数据等一系列步骤,让我们顺利申报当月出口退税,同时加快审核办理,申报后很快就收到了退税款。”汕头超声财务经理秦俊斌介绍,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申报出口应退税额1145.99万元,缓解了企业的现金流压力。

  此外,在税费优惠的支持及税务部门多举措的辅导下,部分广东外贸企业也在“出口转内销”中找到了“出路”,实现了销售的“逆势上扬”。

  汕头超声今年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加大国内市场开拓力度。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3月,累计销售收入2.49亿元(国内销售1.34亿元,出口销售1.15亿元),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略增6.28%(国内销售增长52%,出口销售下降21%)。

  作为国内塑料家居用品的龙头企业之一,广东海兴塑胶有限公司的海外销售额占公司总销售额80%。受疫情影响,今年海兴也调整了经营思路。

  “之前我们主要做外贸出口,现在要开拓国内市场,员工的培训、渠道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海兴董事长宋旭彬表示,快速到账的税费优惠,为企业投入员工技能培训、针对国内客户研发生产流程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今年上半年,我们海外市场份额逆势增长32.68%,这超出我们预期。”

  上半年的出口退税数据显示,广东出口企业的内销收入同比增长0.8%,增速高于各类企业平均水平4.0个百分点。

  激发创新动力 推动数智化转型

  在助力企业推进复产达产、复工稳岗的同时,广东税务部门也因企施策,为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政策服务方案,特别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生产组织创新。

  广东正超电气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核电、智能电网及新能源等领域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营销和服务业务。今年受疫情影响,正超电气的生产一度停滞,但很快就步入复工复产的轨道。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2.64%,用工人数也比去年底增长了12%。

  广东正超电气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央广网记者 夏燕 摄)

  正超电气的逆势突围,离不开近年来鼓励创新的税收优惠支持。正超电气财务部部长吴润舟算了一笔“减税账”:2019年公司投入了1648万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68%,按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的政策,共享受了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185万元。

  此外,正超电气2019年还享受了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税额117万元,购进设备、器具一次性扣除的企业所得税优惠34万元。据介绍,正超电气将减下来的资金用于研发投入、扩建厂房、购建新设备,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位于揭阳的广东海兴塑料有限公司,利用税收带来的资金支持,也在进行数智化转型的尝试。今年三月,海兴的“数智车间”试产,实现了原材料供料,产品的生产、取出、堆叠、定型的全部自动化。

  设备的提升,大大提高了海兴的生产效率,“几个月下来整体成本下降了20%到25%左右,这个是初期的,接下来效果应该更明显。”海兴财务副总经理杨木河表示,与此同时,企业也将招收更多的技术型人才,不断优化人员结构。

本文地址: 拷贝地址

上一篇:见证 带动宝山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发展 这个机器人产业园发挥着重要作用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20 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共建合作:中国协同创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